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舒适,但健康问题却日益凸显,所以对体检也越来越重视,但是对体检常识的认识还有不少误区,在健康面前误解甚至比无知更可怕。让我们看看这六个常被误解的体检常识,为他们洗冤枉。
错误1:体检前禁水不
大多数人都知道。检查肝脏、肾功能、血脂、血糖等指标要求体检人员空腹,体检前大量饮用水确实会减少血液,血糖、血脂、血粘度等检查值出现误差。
但是,采血当天早上或前一天晚上可以喝少量的水(50—100毫升)。如果不是猛灌水或者一次喝几百毫升,就不会影响体检结果。所以禁水不是渴望体检者本人。
牛奶的说法是错误的,空腹喝牛奶、豆浆等会引起胆囊收缩、腹腔膨胀,影响腹部超声波的结果。
错误2:肛门检查既痛苦又无用
根据调查,20%的人放弃了肛门检查。大多数人认为肛门检查既痛苦又尴尬,用途也不大。事实却是,肛门指检是发现直肠肿瘤、息肉、痔疮、前列腺病变等疾病,即简单、直接,又十分有效的好方法。对40岁以上受检者,直肠肿块的发现尤为重要。
以直肠癌为例,如能通过肛门指检早期发现,采取黏膜下切除的方式治疗,预后结果会较好。但若漏诊,最终往往只能做肛门切除术,甚至因肿瘤已经广泛转移,失去手术机会。
错误3:怕辐射而不拍片
很多人认为x线检查对人体有害。因此,拒绝进行胸透等放射性检查。现在的放射性检查只需要零点零几秒的放射线曝光时间,放射线剂量少,图像质量好,远远低于国际规定的人体器官可以接受的放射线剂量标准。
每年检查一两次x线数字图像(DR),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不大。除了孕期妇女和儿童,其他人不必太担心。肺癌、肺结核等多种疾病需要这些检查。以肺癌为例,如果有早期发现的手术机会,咳嗽严重,咳血严重,往往转移,难以治愈。
错误4:重五脏,轻五感
我们往往对五脏六腑的检查很重视,而对内科、外科、耳鼻咽喉科、眼科等检查不以为然。也有人关心血脂、血糖、肿瘤标志物的检查,恨不能使用所有的高精细技术,反而忽视了小便、大便等通常的基础项目。
事实上,一些重大疾病,如鼻咽癌,可以通过简单的鼻咽检查发现,一些早期胃肠病也可以通过大便常规检查发现。因此,建议体检人员从基本课程开始,如果发现重要指标有问题,进一步检查确诊。
错误5:盲目相信指标
如果体检指标有问题,请小心。指标数据不在正常值内,不一定有病。指标不超过正常值,也不表示身体绝对正常。体检指标是提示性指标,而不是黄金标准。
如果发现胰腺癌的肿瘤指标物CA199值为40,超过正常值(正常值为0~37)的话,恐怕会很辛苦。其实,导致该指标升高的因素有许多,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复查、复诊,分析比对所有检查结果,才可最后确诊是否患癌。
错误6:体检无用或体检一次一劳永逸
体检一次没有问题,并不等于你就戴上了金钟罩。对于体检,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,有的人悲观,认为体检没用;还有人过于乐观,认为一次体检能管三五年。
事实上,只有坚持每年体检一次,我们才能很好地控制高血压、高血糖等常见疾病,早期发现肿瘤,提高治愈率。身体状况随时变化,需要长期注意。健康人每年体检一次,慢性病患者半年体检一次,中老年人至少每五年体检一次(胃镜、肠镜等不包括在一般体检项目中),胃癌、食管癌、肠癌的检测需要胃镜、肠镜的帮助。